洛阳
切换分站
免费发布信息
信息分类
当前位置:洛阳赶集同城网 > 洛阳热点资讯 > 洛阳热点资讯 >  历史演义的典范,五代十国的历史记载很多,故事也十分精彩,为什么就不如三国故事出名,被人熟知呢?

历史演义的典范,五代十国的历史记载很多,故事也十分精彩,为什么就不如三国故事出名,被人熟知呢?

发表时间:2023-05-14 23:58:22  来源:资讯  浏览:次   【】【】【
五代十国的历史记载很多,故事也十分精彩,为什么就不如三国故事出名,被人熟知呢?       因为在五代做英雄,基本都是英雄末路,所以没办法找一个线索人物来串起整个剧情。      .

历史演义的典范

五代十国的历史记载很多,故事也十分精彩,为什么就不如三国故事出名,被人熟知呢?

      因为在五代做英雄,基本都是英雄末路,所以没办法找一个线索人物来串起整个剧情。

      比方说晋出帝石重贵,仅仅看第一次北伐和第二次北伐,那是超越柴荣、宋太祖级别的豪杰。

      在这两次战役中,石重贵第一次出阵就救出高行周、符彦卿等三节度使,这几位赫赫有名的大将都哭诉如果没有石重贵他们几乎不免;接下来在澶州亲自出阵,大战耶律德光,是李存勖大战朱温以来所未见的大场面,最后还带着晋军击退了契丹人。

      第二年石重贵力排众议派马全节北伐,自己也出阵澶州为后援,成功收复了遂城、满城、保塞等后世宋人赖之与契丹交战的要塞。耶律德光率领八万大军南下之后,双方交战也是不分胜败,搞得后来编的《辽史》里都不好意思写这一笔。

      然并卵……后面的事情大家都懂的。石重贵不知哪根筋搭错了,把禁军全部交给杜重威,然后晋军战败全部投降,张彦泽给契丹带路攻入京城俘虏了石重贵一家。于是,石重贵全家就只能搬到朝阳晋王城去做契丹小领主,把无限的复国希望都寄托在了子孙石越的身上(大雾)。

      类似还有朱温因为乱搞男女关系被儿子所杀、李存勖复国不久就被首席大将干哥哥背叛最后还被伶人弑杀、李嗣源被儿子搞政变活活吓死,诸如此类,不一而足。其余人伦惨案、狼行狗性,那更是见得多了。

      想要把故事串起来的话,大概只能找个酱油王——比如宋宣祖赵弘殷。

      899年,赵弘殷生于卢龙镇幕僚世家,其父宋翼祖赵敬曾出仕刘仁恭,后成为其子刘守文配下。刘守文失败后,出仕刘守光,官至桀燕瀛州刺史。

      907年,朱温篡唐兴梁,五代开始。

      912年,李存勖派周德威进攻桀燕,赵弘殷随父在瀛州开城投降李嗣源。

      914年,所领被李嗣源没收的赵弘殷雪夜南下到定州,立雪杜氏庄园门下,被招赘为女婿。

      915年,赵弘殷在杜员外推荐下获得同为燕人的王德明注意,出仕赵王王镕。

      917年,赵弘殷带五百骑赵军到黎阳驰援李存勖,受到李存勖的赏识。

      921年,王德明杀王镕夺取镇州,赵弘殷投奔李存勖。

      922年,赵弘殷参加夹河之战,面识昭义军牙兵郭威。

      923年,后唐建立,赵弘殷任护圣军某军都虞侯。

      926年,皇甫晖在魏州夜赌不胜而作乱,前往讨伐的李嗣源叛变。赵弘殷与前燕旧将元行钦等保护李存勖退回洛阳,但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率领郭威等人谋反,赵弘殷与符彦卿、王全斌等人不敌,李存勖被害。元行钦逃跑被捕遇害,其他人投降李嗣源。赵弘殷仍任原职。

      927年,在洛阳夹马营得子赵匡胤。

      934年,赵弘殷随同诸将讨伐凤翔李从珂,又同诸将一道被李从珂一番肺腑之言打动而倒戈,于是回师推翻李从厚。赵弘殷仍任原职。

      936年,赵弘殷随张敬达、高行周、符彦卿等三节度使北伐石敬瑭,战败后与时任奉国军小校的郭威等五万人一起被困晋安寨。不久杨光远暗杀了张敬达,众人一起投降石敬瑭。赵弘殷仍任原职。

      944—945年,赵弘殷随石重贵两次出阵澶州,与契丹交战。

      945年,儿子赵匡胤成家。

      946年,赵弘殷随王彦超驰援杜重威,结果与杜重威一起投降契丹。耶律德光本欲将投降的后晋禁军聚集在陈桥全部诛杀,结果被希望收编这支部队的燕军旧将赵延寿制止。

      947年,随耶律德光北上的赵弘殷等后晋护圣军在镇州举兵背叛契丹,推左厢都指挥使白再荣为留后。后来经过前燕旧将节度使刘在明介绍,与冯道、李谷等人一起投靠了河东节度使刘知远。幽州旧友董宗本也带人脱离赵延寿来归。同年刘知远称帝,赵弘殷仍任原职。

      948年,儿子赵匡胤尝试去湖北出仕,相继投靠董宗本、王彦超,都失败。同年,跟随枢密副使郭威出师讨伐李守贞、王景崇,在陈仓被前来增援凤翔王景崇的后蜀军队射中眼睛,犹奋战不止,遂在郭威到达凤翔前就将蜀军击退。赵弘殷因此被提升为护圣某军都指挥使,并得以推荐就职失败的儿子赵匡胤在郭威处仕官成功。

      949年,赵匡胤与郭威麾下其他九个青年侍从结为义社十兄弟,其中包括刘守文的孙子刘廷让。

      950年,郭威拉拢半数禁军,在邺城以清君侧为名举兵,与后汉隐帝在汴京城郊交战。赵弘殷在儿子赵匡胤介绍下倒戈,投靠郭威。

      951年,郭威黄袍加身,建立后周。护圣军改编为铁骑军,赵弘殷改任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。

      953年,柴荣即位,作为其亲信的赵匡胤被提拔为殿前司大将。赵弘殷也因此受到重用,被越级提拔为铁骑右厢都指挥使。

      956年,赵弘殷率部出征淮南,中途得病,认了同为卢龙镇出身的赵普做干亲,不久在赵普的贴心照料下病故。

      问题是,有人愿意看这种大半辈子打酱油、一生围观名人的故事吗?

      当然这样打酱油还是无法表现十国……所以十国只能去找省台拍开闽王审知(这个可以讲讲唐末流民的故事)、天策上将马殷(其实这个不错,食人魔大军在残唐影响力还是很大,可以派汴蔡大战、争夺淮南、入楚建国等等)、广府之王刘隐(跟钱婆留差不多,怎样从镇将崛起,只不过刘隐是州二代)、九头鸟高季兴等等了。这个工作我大两浙珠玉在前,钱婆留都拍了多少部了?江西比较苦逼,大概只能找钟传。客家的几个地级市台就凑钱拍个百胜军吧。

五代十国的历史记载很多,故事也十分精彩,为什么就不如三国故事出名,被人熟知呢?

      五代十国非常适合写成权力游戏那种样子!来个15季,每一季一个主力英雄,两季度后就去领便当!

为什么同样是罗贯中的作品,《三国演义》的历史厚重感,比《残唐五代史演义》强那么多?

      第一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是考证出来的,并不一定就是他。其他三部四大名著作者也都是考证出来的,都有不同观点。

      甚至残唐五代史演义也是考证出来的。,也可能不是他。

      有可能两部书是水平不同的人创作的。

      第二假定作者都是他,据考证他是元末明初的人,而现存最早的三国演义是嘉靖本,距离他已经百年以上了。罗贯中创作得也就是最早版本是什么样不得而知。

      期间改变了多少不为人知。现存各个版本有大量人进行批注改编,各版本都有不小的区别。

      现在通行的是毛批本三国演义,文笔上比嘉靖本更好,毛批本更加尊刘贬曹,更加推崇刘备的血脉。

      嘉靖本除了文笔一郝昭弄成了霍昭,二相比毛批本,思想上有差别,对刘备更加体现其英雄不问出身,对曹操也有赞赏(登场称其为英雄),对诸葛亮的多次北伐也表达了批评。嘉靖本里张飞在虎牢关单挑吕布落于下风,而毛批本单挑不败。

      四大名著都有不同人修改才成为现在的样子的,当然其水平足够高或者热度高才有人去改。

      相比之下改编最少的是西游记,其思想上改编不大,多是文笔上的修改以及内容上的完善(当然也有改的烂,比如清代西游证道书以附录形式加了唐僧的身世,很多bug所有认为唐僧不是陈光蕊儿子的都是从这里出发)。

      红楼梦不说了。

      水浒传也是,尤其金圣叹,添加了大量黑宋江的内容,所有宋江害死晁盖的内容都是他改的。

      残唐五代史演义说实话热度不高。从历史上三国,隋唐热度就比五代高,即使五代两宋作品也不少,杨家将,呼家将,岳家军,包拯等等,残唐五代史演义知名度不够?

为什么同样是罗贯中的作品,《三国演义》的历史厚重感,比《残唐五代史演义》强那么多?

      因为《残唐五代史演义》不是罗贯中的作品。
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,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不负任何法律责任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发送到本站邮箱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